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有没有历史依据?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有没有历史依据?

《崇陵传信录》中记载,当时慈禧太后已经开始连续的腹泻,而李莲英向慈禧太后汇报光绪帝的表现“帝闻太后病,有喜色”,慈禧太后听完大怒,说了一句:“我不能死在他的前面”。后面的情况大家可想而知了。

慈禧太后不愿意死在光绪前面,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毕竟她不是光绪的亲生母亲,不仅长期霸占他的权力,还杀害了他最爱的珍妃,否定他的改革。

在慈禧看来,光绪恨透了她,光绪帝在慈禧太后死后清算她的可能性很大,这是慈禧太后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在自己死前先把光绪给毒害了。

而关于慈禧太后的死因,各种说法更是层出不穷。

民间有传闻,慈禧太后去世前因为见过老虎,可能是被老虎吓死的,还有传闻说,慈禧是被人毒死的,总之,关于她究竟为何而死,众说纷纭,令人迷惑。

慈禧的死因

关于慈禧的死因,当时御医给出的说法是正常病逝,毕竟在古代,活到70多岁已经算是高寿了,这个年龄段去世也是常见的事。

然而,等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时,有一个曾经伺候过慈禧的宫女却揭露了慈禧死亡的原因,这位宫女曾经贴身伺候慈禧,据说还是李莲英的表姐。

据说,这个宫女在慈禧去世后,出宫回到家乡,过起了默默无闻的生活,苦熬几十年,临终前说出一个秘密:慈禧不是病死的,是被人慢慢毒死的!宫里的太医们虽然知道此事,只是大家为了活命,不敢说出来而已!

那么,这位宫女的说法是真的吗?

后来,考古工作者对慈禧的遗骨做了化验,结果发现慈禧的体内真的有毒物质!

但是接下来专家又否定了慈禧“中毒而死”的结论。

因为慈禧体内的有毒物质,是因为生前吃了太多药物所致,这些药物在体内残留了一些毒素,是很少剂量的,不足以毒害一个人的生命,并不能算毒药。

如此看来,宫女所说的慈禧被人下毒而死,就属于无稽之谈了。

再后来,专家们通过查阅清朝留下来的各种文献史料,根据清宫留下的脉案记载,做了一辈子女强人的慈禧太后晚年小毛病不断,慢性肠胃病、痢疾等疾病一直折磨着她,使得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而慈禧在去世之前的前两年里,伤害她身体最大的疾病就是痢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泻。

1907年冬天至第二年春季,慈禧太后身体一如既往康健,到了4月以后,慈禧太后到颐和园避暑,当时天气炎热,可能胡吃海喝,没注意饮食,因此得了痢疾,长时间没有痊愈。

尽管太医们给慈禧开了很多药,但是慈禧的痢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她腹泻特别严重,有时候一天几十次,并且带有脓血,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慈禧去世前。

我们先来看慈禧临死前十几天,都做了什么:

1908年11月3日,慈禧太后虽然经常腹泻,但还是满心欢喜地过着自己74岁的生日,她白天庆寿,晚上在西苑颐年殿看戏,然后回到仪銮殿就寝,连续五天的庆典,慈禧太后一天不落。

在这之前,慈禧已经患有慢性腹泻之病,这几日,又吃了一些不易消化的乳酪果饼,腹泻又加剧了。

由于饮食、精力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慈禧太后的身体渐渐吃不消,腹泻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11月7日,慈禧太后的病情明显加剧,而从这一天到11月14日光绪驾崩为止,慈禧太后虽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第二天即将步光绪的后尘,但是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因此强撑着进行了多项政务安排,做出了很多重大决定。

在此期间,光绪帝一直生病卧床,而慈禧太后也秘密召见了军机大臣张之洞等人,开始讨论为光绪帝立嗣的问题。

大臣们建议立载沣为嗣皇帝,而慈禧太后心中却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召见大臣们商议不过是做个样子,慈禧最终给出了“今立溥仪,仍令载沣主持国政”的决定。

慈禧之所以选择溥仪,这里面又和之前慈禧太后册立光绪的理由一样,溥仪是老醇亲王奕譞和慈禧妹妹的孙子,同时又是荣禄的外孙。

在慈禧看来,溥仪既有爱新觉罗的血统,又有叶赫那拉的血统,皇权没有落入到其他姓氏的手中,这也许是慈禧的一种自以为得意的神机妙算。

11月13日,慈禧太后连发三条上谕:命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到上书房读书;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立即又下了第三道谕旨:册立溥仪继承大统为嗣皇帝,令摄政王载沣监国。

随后,慈禧挣扎着,来到理政之地的勤政殿,召见奉旨入宫的监国摄政王载沣和即将登基的小皇帝溥仪。

慈禧有气无力,勉强斜倚在卧榻之上,外面是层层帷帐,当载沣抱着小皇帝溥仪进来以后,慈禧本想抱下溥仪,却不曾想,溥仪被吓得立刻嚎啕大哭起来。

慈禧感到心烦,嘱咐给溥仪拿个糖葫芦带出去玩儿,就摆摆手躺下了,这是她和溥仪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慈禧太后整整一天都在处理朝政事务,到了晚间才歇息,尽管非常辛苦,可这样一来,慈禧反而看起来状态非常好,现在看来,有点类似回光返照。

11月15日当天,慈禧早上六点多钟就起床,吃过早饭以后就开始处理朝政,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和皇后以及监政摄政王谈了很多话,还以皇帝的名义下达了一份谕旨,尊西太后为太皇太后,尊隆裕皇后为太后。

慈禧太后处理朝政一直处理到午时,才开始用午膳,吃过午饭以后,慈禧太后突然晕倒,昏迷了很长时间。

等清醒过来后,慈禧太后躺在床上,命若游丝,奄奄一息,她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为此她召见了隆裕皇后、监国摄政王等人,连续下达了两道谕旨,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

慈禧太后的第一道懿旨中授予了摄政王载沣监国的权力,第二道懿旨强调“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

然后慈禧又特别强调,“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这就相当于给了摄政王载沣的决策权,也给了隆裕皇后裁决的权力。

不过,不论慈禧太后在遗诏中如何制衡权力,有一点肯定的是,她终于主动,把自己执掌一生的最高权交了出来。

遗诏确定以后,慈禧太后就开始向身边的侍从诀别,周围的人非常伤心,此时的慈禧太后神智非常清楚,尽管在弥留之际,说话和平时一样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掌握朝政大权长达50年的慈禧太后,有人传闻她曾经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竟然出人预料,她说:“今后,不允许妇人预闻朝政,这样做违背祖宗家法,一定要严加限制。”说完溘然长逝。

“不允许妇人参与国事”这句话不管是不是慈禧太后的遗言,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从以上所说可以看出,从慈禧死前十几天她的经历来看,慈禧的死是平和的,并不像民间所说是毒死的或者是被老虎吓死的。

慈禧在遗诏中曾经提到:“不期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

在光绪去世前几天,慈禧因为腹泻已经吃不下饭了,但是还是强撑病体把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好,最终心力交瘁,体力衰竭,病情加剧而死。

慈禧病逝的直接诱因是患了痢疾这个病,再加上她每天坚持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光绪之死让慈禧劳累伤情,过度劳累导致旧病复发,身体一下子承受不住,最终因此而病逝。

也就是说,慈禧其实算得上是正常病逝的。

慈禧的身后之事

1908年11月15日,未时,慈禧太后殡天,一个传奇的女人,就这样终结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1908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被收殓入棺,慈禧出殡的那天,哀戚仰尊的大礼超乎寻常,从去世一直到出殡一念之间,祭祀的隆重景象一直没有停下来。

1909年11月9日,慈禧的棺椁在紫禁城停放将近一年后,才由84名轿夫抬着离开紫禁城,足足走了4天,才按照钦天监选择的良辰吉日安葬。

随后,慈禧太后的梓宫被安葬在同治十二年就开始修建的庞大豪华的菩陀峪定东陵地宫的陵墓里面。

慈禧太后生前骄奢淫逸,死后地宫陪葬的奇珍异宝更是不可计数,其中光是陪葬的珠宝,就有数千颗,其他的稀世珍宝更是价值连城。

然而,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些慈禧太后认为能够增添她死后荣耀的“身外之物”却给她带来了死后巨大的羞辱。

民国十七年(1928年),当时正是军阀割据之时,军阀孙殿英带着士兵借着“军事演习”的借口,用炸药等工具打开了慈禧太后的陵墓,并在一阵哄抢之后找到了十分隐秘的石门,打开石门发现了慈禧太后的棺椁。

在众人一阵胡砍乱撬之后,孙殿英等人终于把慈禧太后的棺椁打开。

慈禧太后仰卧在棺椁之中,一身的珠宝瞬间就被士兵全部掳走,而士兵们为了抢夺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情急之下一刀砍开了慈禧太后的脸颊。

在抢夺完陵墓里面各种奇珍异宝后,孙殿英唯恐还有珍宝遗漏,索性把慈禧太后的尸体扔出了棺椁。

在孙殿英带领士兵撤退之时,没有人记得把慈禧太后的尸体放回原处,慈禧太后的尸体被扔在棺椁外,脸朝下趴在泥水中,衣物也被扒光,何其凄凉!

彼时,已经被赶出紫禁城的溥仪得到此消息后肝胆俱焚,立即声讨孙殿英,但是于事无补,溥仪只能派老臣前往东陵料理后事。

当满清遗老们进入地宫后,发现慈禧太后的遗体满是白色的斑点,情形恐怖,因此,迅速用黄绸子将慈禧太后的尸体包裹好,抬入棺椁之中,并盖上棺材盖,使得慈禧陵墓获得了安宁。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慈禧太后死因的传闻众说纷纭,实际上,慈禧真正的死因,应该就是疾病导致的死亡。

根据慈禧生前的脉案所记载,晚年的慈禧身患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气管炎、糖尿病、痢疾等,其中对身体伤害最大的是身患痢疾,临死前一直腹泻,再加上过度劳累,心力交瘁,体力衰竭,导致病重而亡。

慈禧太后十七岁进宫,二十六岁执政,统治晚清长达四十八年之久,慈禧的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代表大清气数已尽,她去世三年以后,大清就在她钦选的接班人手里葬送,统治中国267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背夹式充电宝的优缺点有哪些 背夹充电宝对手机有损害吗
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

背夹式充电宝的优缺点有哪些 背夹充电宝对手机有损害吗

📅 09-17 👁️ 9880
微信如何对人员进行分组管理
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

微信如何对人员进行分组管理

📅 10-14 👁️ 3340
个人网站制作手机版,从零到一的完整指南
日博365官网网址多少

个人网站制作手机版,从零到一的完整指南

📅 07-10 👁️ 1903